收藏本站  | 在线咨询 
 网站首页  馆务公开  工作动态  档案服务  业务指导  校史研究  法规标准  技术研究所  省高档会 
站内搜索:
 
校史研究
 
 校史党史 
 学科史研究 
 人物春秋 
 编研成果 
 本馆珍藏 
 专题展览 

推荐文章
 
 
  人物春秋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校史研究 > 人物春秋 > 正文
 

何敏——扎根在沅陵的湘雅校友

2010年05月04日 10:35 作者:[黄珊琦]  来源:[中南大学档案馆]  浏览:[]

沅陵,是个神奇而又神秘的地方。其名之来,传说有二。一是从地理学的角度因势得名:“沅”,本指沅水,“陵”,丘也,指雪峰山脉和武陵山脉伸展在沅陵境内的大小诸山。县城周围分布的虎溪、鹤鸣、天宁、飞霞、梧桐等五山,构成了“一城压五山”之说。环绕县城的水,有“一江控五水”之说。一江,为沅水;五水,指五溪,即沅水的五大支流,分别为雄溪、樠溪、辰溪、酉溪、武溪。其实,沅陵县境内的沅水段,有名有姓的大小溪流共911条。因其水资源的独特优势,现在,五强溪水利电力枢纽工程、凌津滩水电站、高滩水电站、凤滩水电站及岩屋塘水电站相继建成。 

二是因其政治地理原因而得名。沅陵,在秦朝时,是我国西南唯一的郡——黔中郡的府地,此之前为楚黔中地,再之前为“五溪蛮”聚居地。因古时人们最便捷的交通手段靠水路运输,而沅水上接黔、滇,下通洞庭,其政治与军事地理的区位优势,使它自然成了中土中央政权镇守西南边陲的重要枢纽与通道。楚之后,地处沅水与洞庭之间的沅陵就成了“长、常之屏障,滇、黔之门户”。因为如此,抗日战争中长沙文夕大火之后,仅两万人左右的小县城一度成了湖南省政府的行署,人口骤增至20余万人,有战时“小南京”之称。 

沅陵县城,坐落在沅水之滨的辰河段,因其山川秀美,令历史上不少文人骚客驻足停留,吟诗唱和,佳作成篇。更因其寺、墓、洞、山、水、塔的古朴,或承载过特殊使命,使其文化底蕴非常深厚。如龙兴讲寺,始建于唐贞观二年(公元628年),比长沙岳麓书院的历史还久。如今,该县为湘西风光旅游圣地,全国卫生城市。在这块圣地上,暨有当地历代百姓的繁衍生息,更有湘雅学子,在抗日战争中,应湘省政府的要求,在辰河南北两岸创办分院、传染病医院;续办湘雅、仁术护校及助产专业的非凡历程。 

中南大学举办的“百队千村入万户——湘西沅陵行”,延续了湘雅医学院前年“重走湘雅路” 的活动,4月28-29日如期举行。为重温抗战年代,湘雅人在沅陵延续战火时期现代医学及教育的历史,28日下午,笔者等一行在肖平书记的带领下,有幸在沅陵宾馆拜会了扎根沅陵50多年的湘雅校友何敏老师。 

何老师为湖北应山人。1953年,刚19岁的他,高中毕业于武汉市第六中学,从父辈们的指引与劝说,报考到时称湘雅医学院的临床医学本科学习。1958年毕业时,学校早就改称为湖南医学院,他服从安排,被分配到沅陵县卫生战线工作,至今50多年,从未离开过养育他的这方山水,未离开过养育他的父老乡亲。数十年来,何老师从职业外科医师做起,按政府的安排,筹建过乡级卫生院,担任过院长,后又任县卫校校长;退休后,还担任县人民医院的顾问。完全退休后,每天他还要留半个工作日,或为医卫行业的晚辈做咨询解答,或为沅陵的父老乡亲做诊治服务,尽力发挥着自己的技术特长。 

拜会中,已77岁高龄的何老师,精神康健,谈兴很浓。在两个多小时的讲述中,他忆及了自己在母校的学习生活,谈到了他在沅陵的行医从教经历与趣事。现择几件,以飨读者。 

一、母校的教育之严,节奏之紧,令人难忘

何老师说,他入校时,学校正处在教改时期。进校后,生活上是政府供给制,吃、住、学费,政府全包,但书籍费要自理。自理的费用不少,因当时恰逢教改初期,任课老师一改老湘雅纯英文教学传统为自编中文讲义,要买的讲义或资料很多。经济拮据的学生,要么典当自己的物品,要么靠打工或卖血来筹集书籍费用。买不回书籍,无法继续学习,此其一。 

其二,教改初期,老师因有用英文教学的传统,授课时,常常会冒出英文词汇,作为学生,英语不好,就跟不上班,面临留级的危险。同时,在学苏联的热潮中,苏联专家也来校教学,如学生的俄语成绩不好,跟不上班,同样有遭留级的命运。所以,外语基础好是当时学医的必备条件。 

其三,学习非常紧张。做临床实习生时,要亲自为自己所服务的病人做大、小便,血常规三大化验;要写完全病历。一个病人的完全病历,如只有两三页,送给带教老师,老师肯定认为写得不全,看都不看。因此,每周留给临床实习生的休息时间最多是周日的半天。学生每学一门课,学时没学足,考试不及格,绝对是要补学、补考,甚至留级的。何老师说,正是母校紧张、严格、高标准的教学,为自己后来的执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没有当年母校的培养,就没有自己今天事业的成功,所以他非常感激母校的教化之恩。 

二、临床上要理论联系实际,融会贯通

何老师说,5年的本科学习,学的是理论,是基本操作技能,这只是临床医生的基础。到实际工作中,暨要牢记母校的教诲,又要结合临床实际,融会贯通,灵活运用。他任卫校校长时,除不为别人代中医课外,其他课程,在人手紧时,都能顶上,解燃眉之急。他特别强调,我们是做西医的,但中医临诊时“望、闻、问、切”四要对我们极有参考作用。临床时,要会仔细观察、分析病情,询问与体检要详细,诊断要准确,处置要得当、快速。作为带教老师,要用形象教学法教课,使学生记忆深刻。为此,作为外科医师的他,谈了两个病症的教学。 

一是在讲授肩关节或锁骨骨折时,他告诉学生们,病人一定是用健康的手托着受伤手的肘关节进诊室的。见到这种症状,十有八九是病人的肩关节受损,或是锁骨骨折。边讲边辅以形体动作演示,。 

二是讲阑尾炎病症时,他告诉学生们,病人一定是躬着腰、用手捂着腹部,特别是右下腹进诊室的。见到类似病人,基本上可以肯定是阑尾疾病,因为没有一位阑尾炎病人是直着腰杆进诊室的,边说边演。通过这两例病症教学的讲授,加上症状动作的表演,令学生们印象十分深刻。何老师说,在医学教育中,形象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。 

三是何老师说:作为临床医生,要凭症状快速、准确地下诊断,及时做处置,解除病人的痛苦。不要做凭多项检查下诊断的医生。靠多项检查下诊断,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费用,甚至会延误及时的处置与治疗。 

三、就地取材,及时解病人于倒悬。

何老师说,一次,为一孕妇出诊的经历令他印象非常深刻。那时,交通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。离县城50多公里的一位官庄农民,赶了五六个小时的路,大汗淋漓地前来县医院请他为腹痛的妻子出诊。待他在来人的带领下走了约十个小时,赶到病家,已是晚上11时左右。借助微弱的煤油灯光,他见孕妇腹痛难忍,翻滚不止。经查,病人因怀孕三月,加上尿潴留而致腹胀、腹痛。诊断明确后,何老师请当地在场的医生取根导尿管来。当地医生说,他从未见过,卫生院无货。情急之下,何老师忙而不乱,在病家床上的被褥下取出根稻草,将草衣剥掉,留下长度适合的草芯,将两端修圆,准备在消毒后为孕妇导尿。为消毒,他又请当地医生取酒精来。当地医生也说没有。无奈之下,他再问病家有不有二锅头之类的高度白酒。病家说:有。于是,何老师利用病家提供的白酒和刚烧的开水作了消毒处理后,顺利为病人导尿成功,使病人及时解除了痛苦。说到这里,有人请教何老师,当时,条件那么简陋,那么有限,您是不是准备退却,是不是不想干啦。何老师答:这是不可能的。一是病家来回跑了这么远,请你县医院的医师诊病,你不可退却。二是病家的盛情,也使你不能退却。他说,他刚进病家,这边才开始检查病人,隔壁房里,主人就在为招待我而杀鸡。约半小时左右,这边处置病人刚告一段落,那边灶头上煮的鸡正好熟了。面对山区农民对医生的如此期望,如此纯朴的盛情,你怎么好萌生退意,怎么好置病人的痛苦于不顾呢!条件有限,这么做是急中生智逼出来的。这么做虽有悖常规,似乎也不科学,可在当时的情况下,是没有办法的办法。只有这样,才能及时解病人于倒悬。听到这些,大家为何老师报以热烈地掌声。 

四、情定沅陵志不移。

采访中,大家问何老师最多的是,几十年来,为什么能坚守在山区。面对这一问题,何老师深有感触地说:一是这里缺医少药,山区人民需要我。二是几十年的行医执教生涯,与沅陵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。何老师说:山区农民很纯朴,感情很真挚。他说,在不同的场合,他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客人:一位农村来的老太太,或是老爹爹,或提着一些鸡蛋,或是一包正宗的谷雨前茶(其品质上乘到以前的贡品),或是拿点自产的小菜,自养的鸡、鸭,见面就说:何医师,您老为我家什么什么人治好了什么什么病,我是专程来感谢您的。何老师说,几十年来,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。就是农民们的这些纯朴、真挚的感谢方式,这份浓情厚意,使他在体会到山区缺医少药的同时,也令他打实了坚守山区、服务农民的情结。这里,有我应该服务的父老乡亲,有我施展才华的平台。这里,使我生活得有滋味、有尊严。所以,我能够坚守下来。何老师还说,科技事业,是个宝塔形的结构,要有在大城市、在科研院所冒尖的科技人才、专家、大家,更要有大量在第一线做基层服务工作的人员。正因为此,我宁肯坚守在这里,做一名基层医务人员,做宝塔的基石。改革开放后,特别是我退休后,有无数次到沿海大城市发挥余热、挣得大量钞票的机会,我都没去。我想,一旦去了,虽能挣些钱,但总寄人篱下,为别人做打工仔,总不如在这里活得有尊严和所博得的爱戴。因此,我能看得开,我能坚守下来。 

何老师的心灵讲述,再次博得了大家的掌声。掌声过后,师生们为何老唱起了国立湘雅医学院院歌:“长沙张仲景,医学溯先贤,泱泱乎流风千载,湘雅树中坚。椎轮始业自谭胡颜,历尽艰难滇沛……”。歌声激荡在会议室的上空。透过激情的歌声,笔者仿佛记起湘雅首任校长颜福庆博士倡导的医学公医制,预防为主,医师要一切“为人群服务”;仿佛记起张孝骞院长为湘雅择定的院训“公勇勤慎、诚爱谦廉”。从颜福庆博士到张孝骞院长所倡导的医学教育思想,表述虽然有别,但实质内涵一样:医者,要有为公为民的意识,要有爱事业、爱病人的博大爱心,要有精深的医技能力。如果说,湘雅先辈们倡导的医教思想,成就了战争年代数代医学精英、专家学者,那么同样在和平年代为社会、为人民造就了一批如何敏校友之辈的优秀医学人才。是他们的努力付出,使湘雅医学根植在民众之中,使湘雅的医学精神激荡在华夏神州的每一片沃土。何敏校友等一大批出自湘雅的基层医务工作者,是颜张等位校长医学教育思想的践行者,是他们的执着,而使湘雅医学发扬光大;是他们的成就,为湘雅的医学教育思想作了最丰富的现代诠释。 

上一条:“长院人”的故事:资深教授余炽昌 下一条:浅探颜福庆博士在湖南的医疗实践和医学教育思想(三)

关闭

网易微博 腾讯微博 搜狐微博 新浪微博 QQ空间 凤凰快博 人人网 人民微博 新华微博
网站管理 | 网上展厅管理 | 库房温湿度管理 | 档案馆视频监控 | 任免与调动查询 | 库房门禁管理 | 在线投稿管理 | 部门立卷归档(临) | 微信公众平台管理
Copyright ? 2015 by 中南大学档案馆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63365 投稿邮箱:dagacsu@qq.com
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932号 邮编:410083  咨询电话:0731-88876733   传真:0731-88877174